发照片侵犯肖像权吗|法律解读与案例分析

作者:温巷 |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网络上分享图片和视频。其中最常见的行为之一就是发布他人的照片。那么问题来了:发别人的照片是否一定构成侵权呢?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会被认定为侵权行为?这篇文章将从法律角度为您详细解读。

肖像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一十八条的规定,自然人依法享有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的同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1. 制作、使用、公开他人的肖像;

发照片侵犯肖像权吗|法律解读与案例分析 图1

发照片侵犯肖像权吗|法律解读与案例分析 图1

2. 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方式传播他人的肖像。

肖像不仅仅是照片,还包括其他任何形式的影像记录。只要具有可识别性的人脸图像都属于肖像权保护范畴。

侵犯肖像权的构成要件

认定是否侵犯他人肖像权,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

没有获得权利人的明确授权擅自使用他人照片,就可能构成侵权。这里的"同意"必须是在行为发生前获得,并且需要以书面或者其他可证明的方式固定。

2. 以营利为目的或可能获利

如果您的行为是以商业为目的,用于广告宣传、出售牟利,则更容易被认定为侵权。但如果仅为个人学习、研究等非盈利目的,可能会构成合理使用。

3. 损害后果

侵犯肖像权需要对权利人造成实际损害,包括精神损害和财产损失。如果仅仅是为了兴趣爱好分享照片,且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可能不会构成侵权。

常见情形的法律分析

1. 朋友圈发布他人照片

如果未经允许发布他人照片,并且存在营利目的,作为商业宣传使用,则构成侵权。

但如果单纯分享生活点滴,并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认为不属于侵权行为。

2. 网络平台公开他人影像

某电商平台擅自使用模特的照片作为商品推广图片,这种行为明显侵犯了肖像权。商家在使用前必须获得相关授权。

3. 新闻报道中的合理使用"

新闻机构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可以对公众人物的肖像进行报道使用,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过度使用或恶意丑化。

实际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一:张三诉某企业侵犯肖像权案

基本事实:

某教育公司未经张三许可,在其推文中使用了其照片作为配图,并附带商业宣传性质。

法院判决:

被告企业构成侵权,需承担停止侵害和赔偿损失的责任。判赔金额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法律评析: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大量使用他人肖像,且未提供任何授权文件,明显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典型案例二:李四诉网络平台侵犯隐私案

基本事实:

某社交软件未经用户同意将用户头像用作平台推广素材。

法院判决:

平台构成侵权,需删除相关图片并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法律评析:

网络运营者在采集和使用用户信息时,必须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不得超出授权范围使用。

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争议点

1. 合理使用的边界

合理使用需要具备合法性、正当性目的,并且不能过度影响权利人权益。

疫情期间新闻报道中使用公众人物的照片是否构成侵权?

2. 电子肖像的保护问题

电子照片和传统照片在法律上具有同样的权利效力,未经允许不得随意公开。

3. 网络平台的责任认定

平台作为信息存储服务提供者,在接到投诉后未及时采取措施,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合规建议

1. 取得授权

使用他人照片前必须获得书面授权,并明确使用范围和用途。

2. 建立管理制度

发照片侵犯肖像权吗|法律解读与案例分析 图2

发照片侵犯肖像权吗|法律解读与案例分析 图2

企业应制定肖像权使用的内部审查制度,避免法律风险。

3. 加强风险意识

普通用户在分享他人照片时也要注意边界,尤其是涉及公众人物或特定群体时更应谨慎。

在数字化时代,每个人都应注意保护自己的肖像权,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恰当使用他人影像既是法律要求,也是社会公德的体现。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知识产权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