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法第49条撤销:如权?》

作者:孤街@ |

商标法第四十九条撤销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一定条件下,对已经注册的商标实施撤销权,撤销该商标注册并依法予以公告。这是我国商标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公平竞争和促进知识产权的可持续发展。

商标法第四十九条的具体规定如下:“注册商标成为连续三年没有使用或者使用频率极低的商标的,或者注册商标注册满三年未提出续展申请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撤销该商标注册。被撤销的商标注册或者商标注册申请具有法律规定的无效原因的,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予以公告。”

商标法第四十九条撤销的主要目的有三个:

1. 保护消费者利益。撤销注册商标可以防止消费者在市场上受到欺诈或误导。如果一个商标长时间没有使用,消费者很难判断其是否真正存在或其品质、效果。通过撤销注册商标,可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能够更加放心。

2. 维护公平竞争。商标法第四十九条撤销允许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连续三年没有使用或者使用频率极低的商标进行撤销,使那些积极投入市场推广、维护和发展的商标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保护。这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投入商标创造和商业活动,促进公平竞争。

3. 促进知识产权的可持续发展。商标法第四十九条撤销有助于提高商标质量,减少无效商标注册,使商标市场更加有序,有利于知识产权的可持续发展。

商标法第四十九条撤销的具体实施程序如下:

1. 自商标注册证收到日起满三年未提出续展申请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予以撤销并依法予以公告。

2. 对于连续三年没有使用或者使用频率极低的商标,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收到相关申请后,会对其进行审查。如果符合撤销条件,将撤销该商标注册并依法予以公告。

《商标法第49条撤销:如权?》 图2

《商标法第49条撤销:如权?》 图2

3. 对于具有法律规定的无效原因的商标注册或商标注册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收到相关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发现无效的商标注册或商标注册申请将予以撤销并依法予以公告。

商标法第四十九条撤销是我国商标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公平竞争和促进知识产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撤销注册商标,可以确保市场上正品,提高商标质量,使消费者更加放心,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投入商标创造和商业活动,促进公平竞争,推动知识产权的可持续发展。

《商标法第49条撤销:如权?》图1

《商标法第49条撤销:如权?》图1

商标,作为商品的标识,是商品的灵魂,是商品信誉的象征。一个好的商标,不仅能够提高商品的知名度,而且还可以增强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他人的商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您该如权呢?我国《商标法》第49条为您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和程序。重点介绍如何根据《商标法第49条》进行撤销维权。

什麼情況下可以撤销商标?

根据《商标法》第49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撤销商标:

1. 违反《商标法》第10条规定的,即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

2. 违反《商标法》第11条规定的,即欺骗消费者的;

3. 违反《商标法》第12条规定的,即恶意注册的;

4. 违反《商标法》第13条规定的,即依法应当撤销商标的。

如何申请撤销商标?

1. 申请人为自然人的,应当向其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申请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向其注册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撤销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据,如商标注册证、商标使用证等。

诉讼程序

1. 人民法院收到撤销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如认为符合撤销条件,应当通知当事人进行答辩;

2.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3. 上诉法院应当依法进行审理,如认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应当判决撤销商标;

4. 如判决撤销商标,则商标无效,已注册的商标应当予以注销。

申请撤销商标的费用

1. 申请人为自然人的,诉讼费用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2. 申请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诉讼费用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但不得高于其在商标注册过程中的费用。

申请撤销商标的时间限制

1. 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三年内,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商标;

2. 自商标使用之日起三年内,可以向商标局申请撤销商标。

注意事项

1. 在申请撤销商标时,应当真实、准确地提供相关证据,如商标注册证、商标使用证等;

2. 如申请撤销商标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 如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依法申请上诉,但不得影响诉讼的正常进行。

《商标法》第49条为我国商标撤销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程序。如他人商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以根据《商标法》第49条的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撤销申请,通过诉讼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申请撤销商标时,应当注意提供真实、准确的证据,并遵守诉讼程序和时间限制。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知识产权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