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刑法第78条解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新规定》

作者:♡久陪 |

2017刑法第78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罪的规定。该条明确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定义、构成要件、犯罪手段以及处罚。侵犯知识产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他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而言,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以下几种具体犯罪行为:

1. 侵犯著作权罪。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非法复制、发行、传播他人著作权作品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制作、出版、贩卖、传播他人著作权作品复制件,或者在互联网上发布、传播他人著作权作品。

2. 侵犯专利权罪。侵犯专利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非法实施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侵犯他人专利权的 products,或者故意为他人提供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侵犯他人专利权的 products的便利条件。

3. 侵犯商标权罪。侵犯商标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非法使用他人商标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或者近似的标志,或者在商业广告、商品包装、说明书等宣传材料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造成商品销售量减少或者其他损失。

4. 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非法获取、使用、披露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具体表现为非法获取、使用、披露他人具有商业价值的商业秘密,造成他人经济利益损失。

侵犯知识产权罪具有以下几个构成要件:

1.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是指违反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侵犯他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行为。

2. 营利目的。侵犯知识产权罪必须具有营利目的,即通过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获取经济利益。如果行为人没有营利目的,或者虽有营利目的,但足以说明其行为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

《2017年刑法第78条解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新规定》 图2

《2017年刑法第78条解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新规定》 图2

3. 情节严重。情节严重是指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对权利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包括经济利益损失、商业秘密泄露等。情节轻微则指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对权利人造成的损失较小。

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分为两种:

1. 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6条的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罚金数额根据情节轻重,分为五个档次:

(1)侵犯著作权罪、侵犯专利权罪、侵犯商标权罪的罚金数额不满50万元,为5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处罚;

(2)侵犯著作权罪、侵犯专利权罪、侵犯商标权罪的罚金数额超过500万元,不满1000万元的,为100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处罚;

(3)侵犯著作权罪、侵犯专利权罪、侵犯商标权罪的罚金数额超过1000万元,不满5000万元的,为500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处罚;

(4)侵犯著作权罪、侵犯专利权罪、侵犯商标权罪的罚金数额超过5000万元,不满10000万元的,为1000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违法所得1倍以上20倍以下处罚;

(5)侵犯著作权罪、侵犯专利权罪、侵犯商标权罪的罚金数额超过10000万元,不满50000万元的,为5000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违法所得1倍以上30倍以下处罚;

(6)侵犯著作权罪、侵犯专利权罪、侵犯商标权罪的罚金数额超过50000万元,不满100000万元的,为10000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违法所得1倍以上50倍以下处罚;

(7)侵犯著作权罪、侵犯专利权罪、侵犯商标权罪的罚金数额超过100000万元,不满200000万元的,为20000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违法所得1倍以上100倍以下处罚;

(8)侵犯著作权罪、侵犯专利权罪、侵犯商标权罪的罚金数额超过200000万元,不满500000万元的,为50000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违法所得1倍以上200倍以下处罚;

(9)侵犯著作权罪、侵犯专利权罪、侵犯商标权罪的罚金数额超过500000万元,不满1000000万元的,为100000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违法所得1倍以上500倍以下处罚;

(10)侵犯著作权罪、侵犯专利权罪、侵犯商标权罪的罚金数额超过1000000万元的,不满2000000万元的,为200000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违法所得1倍以上1000倍以下处罚;

(11)侵犯著作权罪、侵犯专利权罪、侵犯商标权罪的罚金数额超过2000000万元的,不满5000000万元的,为500000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违法所得1倍以上2000倍以下处罚;

(12)侵犯著作权罪、侵犯专利权罪、侵犯商标权罪的罚金数额超过5000000万元的,不满10000000万元的,为10000000万元以上的,可以在违法所得1倍以上5000倍以下处罚;

2. 剥夺政治权利。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罪,可以依法剥夺行为人的政治权利,包括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等。

侵犯知识产权罪是一种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对权利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刑法对此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处罚。希望以上解释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相关内容。

《2017年刑法第78条解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新规定》图1

《2017年刑法第78条解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新规定》图1

知识产权犯罪是指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乏、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犯罪手段的多样化等原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问题时有发生。为了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完善,《2017年刑法第78条》的解读成为知识产权犯罪领域的重要事件。

2017年刑法第78条的解读

(一)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概念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财产利益,还影响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影响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

(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构成要件

1. 客体要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行为对象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

2. 客观要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3. 主体要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 主观要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是故意行为,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且具有过错。

(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处罚

我国《刑法》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进行了规定。根据2017年刑法第78条的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17年刑法第78条的完善意义

(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2017年刑法第78条的解读和完善,体现了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有助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鼓励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保护创新精神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严重损害了创新精神,2017年刑法第78条的解读和完善,有助于保护创新精神,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三)提高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

2017年刑法第78条的解读和完善,体现了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有助于提高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效果。

2017年刑法第78条的解读和完善,对于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保护创新精神,提高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充分认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知识产权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