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作者:相思寄 |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和国际贸易的标配,正成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重要保障。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特别是在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化建设以及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展现了知识产权赋能实体经济的强大动力。

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知识产权是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基本制度,既是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伞,又是创新要素流动的桥梁。从全球范围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科技服务业的重点课题,如何打通“一公里”尤为关键。启迪控股作为国内领先的科技园运营商,在清华大学科技园的基础上,与全球多国大学建立了科技园和孵化器,成功推动了多项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

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通过《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修订,进一步强化了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并重,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赋能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我国积极推进“链主”企业标准领航工程,引导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同步推进。在聊城市,阳谷华泰化工牵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标准攻关,成功打造了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的双轨研发平台。

知识产权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图1

知识产权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图1

在轴承制造领域,临清华工轴承等5家企业申报省级标准化试点,通过标准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东阿东方阿胶等企业申报标准创新型企业,进一步推动了行业技术升级。

知识产权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低碳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目前,603家企业1657件绿色低碳技术有效发明专利纳入动态管理,76家企业和高校院所进入重点单位名录库。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点。

在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方面,聊城市实现了地理标志产品用标覆盖率10%。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也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

标准化战略推动产业升级

全面推进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支持企业开展联合标准模式探索,成功打造了多个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的典型实践案例。在重型机械领域,冠县冠通车辆有限公司和山东鲁岳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

知识产权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图2

知识产权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图2

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重要性

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持续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行动和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办理了大量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这些执法活动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也为创新主体提供了有力保障。

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和运用水平的提高,必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更多创新成果惠及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产权强国目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知识产权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