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法律制度与实践探索

作者:相思寄 |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地位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规范数据产权、促进数据流通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在数据产权领域的先行试点地区,上海市通过《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等制度创新,在数据知识产权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围绕上海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的核心内容、实践经验及其法律意义展开分析。

上海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的定义与背景

数据知识产权是指对数据资源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方面的内容。与传统财产权不同,数据产权具有无形性、可分割性和共享性等特点,这使得其确权和交易存在较大的法律挑战。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数字产业资源和活跃的市场环境,是我国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试验田。2023年1月8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上海市数据局联合发布的《暂行办法》,首次提出了“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的概念,并明确了其范围和登记程序。

上海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法律制度与实践探索 图1

上海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法律制度与实践探索 图1

这一试点工作的核心目标在于探索数据产权的确权机制、流转规则以及保护措施,为全国性制度的建立积累经验。通过试点,上海希望解决当前数据交易市场中存在的确权难、估值难、争议多等问题,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上海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的核心制度

上海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法律制度与实践探索 图2

上海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法律制度与实践探索 图2

(一)数据产品的确权机制

《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数据产品的知识产权归属应基于其收集、整理和加工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具体而言,数据产品的所有权可以通过合同约定或登记公示的方式确定。对于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数据,需采取必要的脱敏处理后方可进行交易。

(二)数据产品的登记与流转

上海建立了全国首个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平台,为合法合规的数据交易提供登记服务。登记内容包括数据来源、用途限制、权属信息等关键要素。通过登记制度,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交易中的信任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三)数据权益的保护措施

在司法实践中,上海法院已受理多起涉及数据权益的纠纷案件,涵盖数据抄袭、侵权使用等领域。这些案例为后续类似争议提供了裁判依据,也暴露了现行法律体系在数据产权保护方面的不足。

上海试点的实践经验与成效

(一)制度创新带来的突破

通过《暂行办法》的确权机制,上海成功解决了一批长期悬而未决的数据纠纷案件。在某数据公司诉另一家企业的侵权案中,法院依据登记信息确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并判决被告赔偿损失。

(二)交易平台的规范化发展

截至2024年,已有超过50家企业在上海数据交易所完成了注册和产品挂牌。这些企业在确保数据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交易,有效促进了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三)跨区域合作的探索

上海还与毗邻省市建立了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了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这为未来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了有益借鉴。

当前试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上海的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仍面临着诸多障碍:

(一)法律体系尚待完善

目前,我国在数据产权方面的立法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法律框架。不同地区的政策差异也导致了执行标准不一。

(二)技术支撑不足

数据确权和交易过程中的技术保障至关重要。现有的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仍需进一步提升,以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三)隐私保护与商业利益的平衡

在数据利用过程中,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和促进商业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试点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未来上海的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

(一)加快立法步伐

推动《数据产权法》的制定工作,明确数据确权、交易、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则,构建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用于数据确权和交易的技术手段,确保登记平台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三)深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数据治理规则的制定,探索跨境数据流动的监管模式,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发出“上海声音”。

上海作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试点地区,在数据知识产权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通过制度建设和实践积累,为全国范围内的数据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一试点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期待未来在各方协作下,上海能够在数据知识产权领域继续发挥示范作用,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文完)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知识产权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