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号观看视频是否侵犯知识产权?解析相关法律问题及后果

作者:南辞 |

租号看视频?

租号看视频指的是用户通过租赁账号或会员资格的方式,登录至个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号(非账号),从而在目标视频平台上观看付费内容的一种行为。租号是目前互联网黑产链条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特别是在一些需要付费观看的在线视频、网络游戏等场景中,租号服务逐渐演变成一种“灰色产业”。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种技术问题或商业模式创新,但涉及到了复杂的法律关系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租号行为对知识产权的影响

1. 租号行为的基本模式

租号观看视频是否侵犯知识产权?解析相关法律问题及后果 图1

租号观看视频是否侵犯知识产权?解析相关法律问题及后果 图1

在租号模式下,租号者并非直接使用提供的账号,在租赁过程中,通常包括以下环节:

- 通过在线平台搜索并选定需要租赁的账号;

- 支付一定的费用(一般按天、按月收费),获得该账号的一段时间使用权;

- 登入目标视频或App,利用租用账号观看付费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租号者既不拥有账号的所有权也不享有使用权,只是临时获得了对一个账号的操作权限。这种操作模式下,账号的实际控制者始终是出租方,而用户只不过是通过租用获得了一段使用时间。

2. 知识产权视角下的法律分析

从知识产权角度看,租号现象涉及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账号租用是否构成对视频内容的合法访问?还是说,这种行为等同于非法复制、传播受保护的作品?

租号观看视频是否侵犯知识产权?解析相关法律问题及后果 图2

租号观看视频是否侵犯知识产权?解析相关法律问题及后果 图2

- 视频的会员体系和付费观看制度是否能被视为一种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商业模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款规定:“作品在其发表或者制作完成后,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保护其不受歪曲。”该法第四十七条对信息网络传播权进行了明确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租号行为正是对该条文的挑战。

3. 核心法律问题:租号者的法律责任

在租号过程中,用户虽然不直接触碰视频内容本身,但由于其通过租用账号的方式,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大量、多次接触并使用了原本需要付费的内容。这一过程可能构成以下几种违法行为:

- 对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害;

- 构成对著作人收益权的不当剥夺;

- 涉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问题;

租号行为是否合法?

1. 租号行为的法律定性

从现有法律规定来看,租号行为很可能被认定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的规定:“未经其他经营者同意,擅自使用其网络基础设施、商品标识等商业标识,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服务”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租号者通过借用他人账号的方式,绕过正常付费流程,是在破坏正版视频平台的商业模式。

根据《民法典》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如果租号能够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经济生活,则该行为显然不符合这一规定。

2. 平台的角色和责任

在租号服务链条中,提供租号服务的平台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内容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的内容,应当立即停止传输,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 如果租号平台纵容甚至鼓励用户的违法行为,则可能被视为实施了帮助侵权行为。

3. 租号行为与版权法的关系

从版权法的角度来看,租号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作品传播权的控制。根据《伯尔尼公约》的规定,受保护的作品应当获得最低限度的独占性复制和传播权利。

在法律框架下,这对应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图书出版者、报社、期刊社等作品使用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报酬,并且指明作者姓名,保持作品完整。” 租号行为本质上是通过破坏正常的版权授权机制,实现了对相关内容的非正常接触和传播。

租号带来的版权问题

1. 租号平台与内容 provider 之间的法律摩擦

在现实案例中,一些知名的在线视频平台已经开始起诉非法租号、出售账号等违法行为。短视频平台曾起诉一家提供账号租赁服务的,称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其正常的会员体系,并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这些案件的焦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该的商业模式是否合法?

- 租号服务是否损害了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 平台用户协议的具体内容能否约束第三方租号行为?

2. 对平台自身的影响

对于视频平台来说,租号行为会对正常运营秩序造成冲击。大量非实名用户的涌入会导致以下后果:

- 广告收益受损:实际观看人数与注册会员数不匹配;

- 内容分发成本增加:平台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在技术防控方面;

- 影响用户体验:正常的用户反馈机制被破坏,难以收集有效的市场数据。

3. 租号的刑事责任风险

如果租号规模足够大,甚至可能触犯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制品等作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虽然直接判定租号平台或个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存在一定难度,但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存在大量侵权事实,则相关主体可能被认定为共犯。

租号行为的合法性辩解

1. 法律适用的模糊性

目前,针对租号服务这一现象,法律法规中并没有专门条款直接对其进行规制。虽然可以借由《著作权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规制,但这种适用于新生事物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格式合同中的许可条款

部分视频平台在用户协议中可能会明确规定账号不得转租、出售,否则视为违约。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

如果平台单方面制定过于苛责的条款,而未尽到提醒义务,则用户主张无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3. 用户的知情权保护

在租号现象中,多数消费者可能存在不知情的情况。当他们登录租用账号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了对他益的侵害。这种“无心之失”是否可以作为减轻甚至免除法律责任的理由,还需要具体案例分析。

需要多方协作维护网络版权环境

租号观看视频的现象折射出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复杂性。对于用户而言,必须增强版权意识;对于平台而言,则要在技术和法律层面共同筑牢防线;而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及时填补法律空白,打击黑色产业链,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在保护知识产权与促进互联网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市场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知识产权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