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策略与实践

作者:花开亦不离 |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是指在知识产权纠纷中,被诉侵权方对诉状所指控的侵权行为提出反驳,主张自己的行为不构成侵权的行为。抗辩的目的在于证明被诉侵权行为不具有侵权性,或者侵权行为已经过时,不再构成侵权。

侵权行为的存在与构成要件

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必须具有过错,即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主观方面。过错是指行为人没有履行应尽的注意义务,致他人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过错可以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故意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行为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仍然进行该行为;过失是指行为人虽然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行为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但因其疏忽或者大意而未履行应尽的注意义务。

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还必须具有过错程度,即侵权行为对他人权益造成损害的程度。过错程度可以分为轻、重两种。轻过错是指侵权行为对他人权益造成较小的损害;重过错是指侵权行为对他人权益造成较大的损害。

侵权行为的类型

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著作权侵权。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包括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行为。

2. 专利权侵权。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实施专利权人拥有的专利,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

3. 商标权侵权。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擅自使用商标权人的商标,包括使用、抄袭、模仿、假冒等行为。

4. 商业秘密侵权。指违反商业秘密保护法律法规,未经商业秘密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或者披露商业秘密的行为。

5. 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指未经植物新品种权人许可,擅自繁殖、销售、使用植物新品种的行为。

6. 地理标志侵权。指未经地理标志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地理标志的行为。

侵权行为的抗辩

被诉侵权方可以在诉讼过程中提出抗辩,主张自己的行为不构成侵权行为。抗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法来源。被诉侵权方可以提供进货证明、销售证明等证据,证明其行为所涉侵权产品或者服务的合法来源。

2. 权利穷竭。被诉侵权方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其行为所涉侵权产品或者服务已经进入市场流通,权利人已经无法追索,因此不构成侵权。

3. 权利放弃。被诉侵权方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其行为所涉侵权产品或者服务是基于权利人的主动放弃或者同意而进行的,因此不构成侵权。

4. 先住优先原则。被诉侵权方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其行为在权利人主张权利之前就已经实施,根据先住优先原则,不构成侵权。

5. 正当使用。被诉侵权方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其行为属于正当使用,如使用于科研、教学、评论、新闻报道等特定场合,不构成侵权。

侵权行为的抗辩的法律后果

在知识产权诉讼中,法院会根据被诉侵权方的抗辩内容进行审理,并依法作出判决。对于抗辩成功的,法院会判决被诉侵权行为不构成侵权,或者减轻侵权责任。对于抗辩不成功的,法院会判决被诉侵权行为构成侵权,并依法确定侵权责任。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是知识产权诉讼中重要的辩护手段之一,被诉侵权方可以在诉讼过程中提出抗辩,以证明其行为不构成侵权行为。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策略与实践图1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策略与实践图1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是知识产权法律领域中常见的诉讼策略之一。本文旨在阐述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的法律依据、抗辩条件及实践操作。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为我国知识产权诉讼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权抗辩;诉讼策略;实践操作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是知识产权法律领域中常见的诉讼策略之一。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研究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策略与实践,对于提高我国知识产权诉讼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的法律依据及条件

(一)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有一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作品,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创作的具有独创性的知识产物。”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分别对专利侵权的定义、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专利侵权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条、第七条对商标侵权的定义以及商标侵权行为的发生要件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抗辩条件

1. 被告所提交的证据能够证明其行为符合正当性、合法性,即在实施知识产权行为时,并不存在侵权故意或者过失。

2. 被告所提交的证据能够证明其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即并未侵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的实践操作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策略与实践 图2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策略与实践 图2

(一)积极防御

1. 被告在接到侵权通知后,应尽快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对涉嫌侵权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停止销售、修改、销毁等,防止侵权行为扩大。

2. 及时进行法律咨询,了解侵权抗辩的法律依据和条件,为诉讼做好准备。

(二)诉讼策略选择

1. 被告在选择诉讼策略时,应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侵权程度、侵权规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诉讼策略。

2. 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应积极申请证据保存,以便在诉讼中证明其行为符合正当性、合法性。

(三)证据收集与运用

1. 被告在收集证据时,应尽量确保证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便在诉讼中使用。

2. 被告在运用证据时,应结合侵权行为的性质、侵权程度、侵权规模等因素,充分展示其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知识产权侵权抗辩是知识产权法律领域中常见的诉讼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的法律依据、抗辩条件及实践操作的阐述,为我国知识产权诉讼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希望本文能为知识产权法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带来积极的影响。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知识产权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