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多久属于职务发明?专利法详解

作者:相思寄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保护这些创新成果,我国制定了专利法,以鼓励人们创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专利法中,职务发明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离职后多久属于职务发明呢?对此进行详细解析。

职务发明的概念及要件

1. 职务发明的概念

职务发明,是指在执行职务或者使用单位的材料设备等条件下完成的发明创造。简单来说,就是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利用单位的材料设备等资源,产生的具有实用性的发明创造。

2. 职务发明的要件

(1) 发明创造必须是在执行职务或者使用单位的材料设备等条件下完成的;

(2) 发明创造必须具有实用性,即能够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

(3) 发明创造必须是对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创造性的贡献。

离职后多久属于职务发明

关于离职后多久属于职务发明,我国专利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而言,离职后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满足职务发明的要件,可以依法享有职务发明待遇。但是,具体判断离职后的发明创造是否属于职务发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离职后多久属于职务发明?专利法详解 图1

离职后多久属于职务发明?专利法详解 图1

(1) 如果离职后的发明创造是在原单位或者使用原单位的材料设备等条件下完成的,那么可以认为它是职务发明。

(2) 如果离职后的发明创造虽然不是在原单位或者使用原单位的材料设备等条件下完成的,但是它与原单位的业务或者技术有关,并且在原单位的材料设备等资源的支持下完成的,也可以认为它是职务发明。

(3) 如果离职后的发明创造明显不属于职务发明的要件,那么即使它是在原单位或者使用原单位的材料设备等条件下完成的,也不属于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的权利和义务

1. 权利

(1) 职务发明享有专利权,即权利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排他性的权利;

(2) 权利人可以依法许可他人使用或者转让其职务发明,获得许可使用费或者转让费;

(3) 权利人可以就其职务发明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

2. 义务

(1) 权利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专利的法律、法规;

(2) 权利人应当按时缴纳专利申请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3) 权利人应当对职务发明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离职后多久属于职务发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判断离职后的发明创造是否属于职务发明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职务发明权利人可以依法许可他人使用或者转让其职务发明,并从中获得许可使用费或者转让费。权利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专利的法律、法规,并按时缴纳专利申请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知识产权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