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法简介及常用条款
专利,即“技术方案”,是指为了能够制造或者使用的一种发明创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的规定,为了能够制造或者使用的一种发明创造,可以被授予专利权。我国专利法自1985年实施以来,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专利法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简要介绍我国专利法的简介及常用条款。
我国专利法的简介
1. 我国专利法的立法目的
我国专利法的立法目的在于激励创新,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专利法》规定了专利授权条件、专利保护范围、专利权行使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2. 我国专利法的适用范围
《专利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法》还规定了外观设计的保护期限,即自申请日起15年。
我国专利法常用条款
我国专利法简介及常用条款 图1
1. 专利授权条件
为了能够被授予专利权,发明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发明是一种新的、构思独特的技术方案;(2)发明具有实用性;(3)发明能够产生实际效果。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同样需要满足上述条件。
2. 专利保护范围
《专利法》规定了专利保护的范围,包括以下(1)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制造过程;(2)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应用领域;(3)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所涉及的技术方案。
3. 专利权行使方式
专利权人享有对专利技术的独家使用权,可以通过自行实施、许可、转让等方式行使。《专利法》规定了专利权的期限,即自申请日起20年。在期限届满前,专利权人可以要求 extension,即保护期限。
4.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专利法》规定了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实施专利权人专利;(2)制造、许诺销售、销售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产品;(3)在专利权有效期内,故意实施他人专利权。
5. 专利纠纷的处理
当发生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时,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专利法》规定了专利纠纷的处理程序,包括诉讼时效、诉讼方式、诉讼费用等方面的内容。
我国专利法是为了激励创新,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专利法的简介及常用条款,希望对广大读者了解我国专利法有所帮助。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