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保护: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梳理》

作者:婉若清风 |

商业秘密是指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包括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管理信息等。商业秘密的保护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于2019年4月15日起正式实施,旨在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以期为商业秘密保护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

商业秘密保护法

(一)法律条文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总则、商业秘密的认定、商业秘密的保护、商业秘密的侵犯与纠纷处理、法律责任与执法。

1. 总则

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商业秘密,是指具有商业价值并采取了保护措施的信息,包括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管理信息等。”

第3条规定:“国家鼓励和保护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获取、使用、保存、传递和保护,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 商业秘密的认定

第4条规定:“下列信息视为商业秘密:(一)产品设计、制造方法、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设计图、图纸、模型等;(二)商机的经营策略、市场策略、管理方法等;(三)客户信息、用户信息等;(四)财务数据、交易数据等;(五)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秘密信息。”

3. 商业秘密的保护

第5条规定:“国家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对商业秘密的获取、使用、保存、传递和保护进行规范。”

第6条规定:“企业、个人和组织应当对其商业秘密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损失或者被盗窃。”

4. 商业秘密的侵犯与纠纷处理

第7条规定:“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侵犯商业秘密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8条规定:“因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第9条规定:“在商业秘密纠纷处理过程中,涉及国家秘密的,依照国家秘密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保护。”

5. 法律责任与执法

第10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依法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11条规定:“监督检查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发现商业秘密被泄露、破坏或者被盗窃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相关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不得利用商业秘密进行竞争。不得泄露商业秘密。不得非法获取、使用商业秘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合同法》第12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得泄露对方的商业秘密。违反规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专利法》第69条规定:“发明人或者专利权人对其发明或者专利产品享有独立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泄露或者使用他人的发明或者专利。”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著作权法》第4条规定:“本法所称作品,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创作的具有独创性的知识产物。”

商业秘密的保护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商业秘密的认定、保护、侵权与纠纷处理、法律责任与执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商业秘密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当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破坏或者被盗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商业秘密保护: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梳理》 图1

《商业秘密保护: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梳理》 图1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知识产权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