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新旧法区别详解|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对商业秘密的影响

作者:挚久 |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秘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保护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对商业秘密的相关规定进行了重大调整。从立法背景、条款变化、实务影响等方面,详细解析新旧法之间的区别。

旧法的概述

我国最早的商业秘密法律规定可以追溯至1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旧法")。在中,旧法对商业秘密作出了基本定义,并列举了五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①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②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③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业秘密;④明知或应知前三种行为,仍然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这些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

新法的主要变化

2017年修订后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新法")对商业秘密条款进行了全面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法目的的深化

新法条明确体现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将商业秘密与其他知识产权并列提及。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文字表述的调整,更是对商业秘密重要性认识的提升。

商业秘密新旧法区别详解|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对商业秘密的影响 图1

商业秘密新旧法区别详解|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对商业秘密的影响 图1

(二)保护范围的扩张

1. 权利客体的新增:第九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较之旧法,新法将"具有商业价值"作为重要构成要件,并列举了两种主要类型: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2. 侵权行为的扩增:

第十条新增了三类不正当手段:除盗窃、利诱、胁迫外,还增加了以电子侵入等不正当手段获取。

将"商业间谍"行为单独列为一类禁止行为,强化打击力度。

(三)条款内容的细化

1. 不得获取规定:第十条新增了第(三)项,明确禁止采取不正当手段刺探、搜集或披露商业秘密。

2. 侵犯方式的扩展:不仅包括直接侵权行为,还明确了教唆和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责任。

(四)法律责任的变化

1. 执法力度加强:新法赋予执法部门更大的调查权,允许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

2. 惩罚性赔偿:针对恶意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新增了"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的规定。

新旧法的主要区别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1. 立法宗旨:

商业秘密新旧法区别详解|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对商业秘密的影响 图2

商业秘密新旧法区别详解|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对商业秘密的影响 图2

从单纯的反不正当竞争扩展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权利构成:

新法新增了"具有商业价值"的要件,强调其经济属性。

3. 侵权认定:

扩大了侵犯手段和方式的范围,对不正当手段的界定更加宽泛。

4. 责任追究:

刑事处罚力度加大,最高可至十年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实务中的应对策略

面对新法的变化,企业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1. 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明确划分商业秘密的等级,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2. 加强员工培训:培养全员的保密意识和法律观念。

3. 及时进行备案:对核心商业秘密进行分类管理,并在必要时进行公证。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进步,也反映了国家对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重视。新法不仅完善了商业秘密的法律制度,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企业应当充分认识这一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经营中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随着相关配套法规和司法解释的不断完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将更加健全,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知识产权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