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受保护的期限是多久?中国法律的明确规定与实务解析

作者:长欢久安 |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商业秘密的定义、权利范围以及保护期限等问题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保密性和价值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确定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成为企业和法律从业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法》)第九条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关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反法》并未明确规定具体年限。这一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却频频出现,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予以分析。

从法律条文解读、司法实践案例出发,详细探讨商业秘密受保护的期限是多久,并结合实务操作为权利人提供相应建议。

商业秘密受保护的期限是多久?中国法律的明确规定与实务解析 图1

商业秘密受保护的期限是多久?中国法律的明确规定与实务解析 图1

商业秘密保护期限的基本法律规定

(一)《反法》中关于商业秘密的规定

《反法》第九条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该条款并未明确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这一立法疏漏导致实践中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问题争议颇多。

(二)地方性法规与司法解释的规定

1. 《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业秘密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条规定:“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无论其存在时间长短。”

2. 《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密义务的员工泄露商业秘密的行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该责任不受时效限制。”

上述规定表明,在特定司法实践中,法院倾向于认为只要商业秘密未被公开,其受保护状态应当持续。

如何确定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

(一)从商业秘密的秘密性角度分析

1. 商业秘密的秘密性是其获得法律保护的前提要件。权利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签订保密协议、限制知悉范围等。如果相关信息仍然处于保密状态,则应认为商业秘密尚未失效。

2. 一旦商业秘密公开或因其他原因被第三人合法获取,则不再受法律保护。

(二)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分析

1. 商业秘密的价值性体现在其能够为权利人带来市场竞争优势。即使经过一定时间,只要相关信息仍能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就应当继续受到法律保护。

2.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行业特点等因素来判定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

(三)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时间跨度分析

1. 商业秘密的保护并非单纯基于时间长短,而是强调对非法获取或披露行为的规制。即使商业秘密形成多年,只要其仍具有竞争优势且未被合法公开,则权利人有权禁止他人使用。

2.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不会主动确定一个具体的保护期限,而是在发生侵权纠纷时,根据案件情况判断商业秘密是否仍然有效。

中国与域外关于商业秘密保护期限的比较

(一)美国的相关规定

在美国,《联邦 Lanham 法案》以及各州制定的商业 TORT 法律对商业秘密提供保护。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普遍认为商业秘密的保护是无限期的,只要相关信息仍处于秘密状态且具有经济价值。

(二)欧盟的相关规定

《欧 盟 商业 秘 密 指 引》(The EU Trade Secrets Directive)第 1 条规定:“本指引旨在统一成员国国内法律中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规定。商业秘密应当自其首次泄露之时起失效。”

司法实践中对商业秘密保护期限的界定

(一)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回顾:甲公司诉乙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

商业秘密受保护的期限是多久?中国法律的明确规定与实务解析 图2

商业秘密受保护的期限是多久?中国法律的明确规定与实务解析 图2

法院认为,只要商业秘密处于保密状态并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就应当继续受到法律保护。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不主动对保护期限进行裁判,而是根据具体侵权行为发生时的状态作出判断。

2. 权利人需定期评估商业秘密的保护状态,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来维持其秘密性。

权利人如何应对

(一)建立健全内部保密制度

1.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管理制度,限制知悉范围,并与相关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2. 定期对核心技术进行评估,确认其是否仍具有竞争优势。

(二)及时采取法律行动

1. 当发现商业秘密被非法获取或使用时,应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权利人对侵权行为的容忍可能导致法院认定其放弃相关权利。

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在中国法律框架下,只要相关信息处于保密状态且能够为权利人带来市场竞争优势,就应当继续受到法律保护。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作出判断。

建议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不断完善保密制度,在发现侵权行为时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也期待未来《反法》的修订能够在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问题上提供更为明确的规定,以便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关系。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知识产权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