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鼎经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直播虚假促销宣传的法律红线|哪些词不能讲
随着电子商务和直播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已经成为重要的商业推广渠道。部分直播间运营者为吸引消费者关注或提升销售量,往往采取夸大其词、虚构事实等手段进行促销宣传。这种“虚假促销”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还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案例,详细分析直播虚假促销宣传中哪些词语不能使用,并为企业和主播提供合规建议。
“虚假促销宣传”的定义与危害
虚假促销宣传是指直播间运营者或主播通过虚构商品性能、功能、来源、销售情况等信息,或者以暗示性语言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虚假宣传属于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虚假促销宣传行为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直播虚假促销宣传的法律红线|哪些词不能讲 图1
1. 虚构商品功效。宣称某保健产品具有“包治百病”的效果,而其成分并未经过科学验证。
2. 夸大销售数据。如声称“全网销量”或“某某直播间秒杀”,但实际销量与宣传不符。
3. 混淆比较价格。通过模糊“原价”“特惠价”等概念,让消费者误以为商品价格优惠,可能是虚高标价后打折出售。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还可能导致企业品牌形象受损,甚至引发消费者集体投诉或诉讼。
直播虚假促销宣传中哪些词不能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直播间运营者及主播在进行促销宣传时,必须避免使用以下类型的词语:
1. 绝对化用语
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优”“最便宜”等绝对化用语。
“史上最低价”
“全球款”
“绝无仅有”
这些词语容易误导消费者,使其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产生过高期待。如果被监管部门认定为虚假宣传,企业将面临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的风险。
2. 虚构事实的夸大性用语
任何形式的虚构事实行为都属于虚假宣传。
“使用后一天内瘦10斤”(实际无科学依据)
“终身保修”(实际仅保修一年)
“政府授权指定代理”(实际无相关授权)
3. 模糊性价格术语
为避免误导消费者,直播间不得使用以下价格相关词语:
“原价”“原厂价”(未明确标注基准价标准)
“限时优惠”“秒杀特惠”(未明确说明活动时间及优惠范围)
“特价清仓”(实际并非库存清理活动)
4. 暗示性不实用语
即使没有直接虚假陈述,通过暗示性语言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同样违法。
“买一送二”(实际仅买一送一)
“官方授权直播间”(实际为个人运营)
“销量领先全国”(未提供具体数据来源)
5. 其他禁止使用的词语
直播虚假促销宣传的法律红线|哪些词不能讲 图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行为也被明确禁止:
1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