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鼎经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我国刑法192条:偷税罪的历史演变与司法适用
我国刑法第192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犯罪条款,主要涉及“偷税罪”的相关内容。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税收制度的改革,该条款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被修订和完善。从法律条文的历史演变、罪名的核心构成要件以及其与相关罪名的区别等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问题。
刑法192条概述
我国刑法第192条作为刑法分则中的一部分,主要针对偷税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本条款的正式表述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fraude tax 的罚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我国刑法192条:偷税罪的历史演变与司法适用 图1
在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偷税罪已经被修改为“逃税罪”,其法律条文相应地从第192条等条款进行了调整。这体现了我国税务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对税收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的加强。
偷税转逃税:罪名的核心要件
1. 犯罪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192条的相关规定,偷税罪(现为逃税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作为主体时,主观上需要具备故意的心理态度;单位犯罪时,则要求单位管理层或直接责任人员具有故意行为。
- 客观要件: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偷税、漏税等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这包括通过虚构经济业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骗取出口退税款,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非法占用国家税收。
- 数额条件:本罪的成立需要达到一定的金额标准。根据最新的司法解释,个人偷税、逃税金额需在五万元以上,单位犯罪金额则为二十万元以上。对于达到上述数额且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人,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
罪与非罪的界限
1. 刑法第192条与其他相关罪名的区别
在司法实践中,偷税罪(逃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等犯罪行为容易混淆。需要注意的是:
- 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后者主要指通过虚假报关、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其法律条文为第204条。而偷税(逃税)罪则是指在应纳税期间内故意少缴或不缴税款。
- 与其他涉税犯罪的区别:与抗税罪相比,偷税罪强调的是行为手段的欺骗性;而抗税罪则更多表现为暴力或者威胁手段拒不繳納稅款。
司法适用中的实际考量
1. 犯罪故意的认定
在司法实践中,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偷税、逃税的故意是定罪的关键。司法机关通常会通过审查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意图:
- 行为人是否明知其行为会导致国家税收损失;
- 行为人在纳税申报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假陈述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行为。
2. 数额巨大与其他情节的认定
对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况,司法实践中往往需要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判断。是否多次偷税、逃税,或在被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仍不繳納,在期限届满后仍然未繳納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认定为“有其他严重情节”。
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某企业在2019年至2021年间,通过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方式少缴税款总计50万元。经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后,企业补繳了税款并按规定缴纳了滞纳金。法院审理认为,该企业在主观上具有骗取国家税收的故意,并且偷税金额已达到数额巨大的标准,最终以偷税罪(逃税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50万元。
案例二:出口退税騙取案
某外贸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间,通过虚报出口业务的方式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共计30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该公司的行为符合刑法第204条规定的“骗取出口退税罪”,最终判处公司罚金60万元,并对其直接责任人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对未来立法完善的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税收制度的改革,现行偷税(逃税)罪的法律规定在适用中已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
1. 完善法律条文
建议进一步细化“偷税”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明确列举常见偷税手段,减少司法实践中对“欺骗手段”的主观判断空间。可考虑增设对于特殊主体(如税务代理人员)的法律责任规定。
2. 加強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建议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建立更加高效的沟通机制,在案件移送标准、证据收集规范等方面达成一致,确保打击偷税、逃税犯罪的工作形成合力。
3. 完善事后追缴制度
建议进一步完善税务机关的事后追繳机制,明确规定在不同情況下如何处理偷漏税款的補繳和懲罰適用,避免造成“法不責众”的局面。
我国刑法第192条作为打击偷税、逃税行为的重要法律,在维护国家税收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以及税收制度的改革,对该条款的理解与适用仍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通过不断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更好地发挥该法条规定在现实中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修正案
我国刑法192条:偷税罪的历史演变与司法适用 图2
2. 关于审理偷税、逃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3. 相关税务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