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鼎经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劳动仲裁所需材料及流程简介
劳动仲裁是一种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由劳动仲裁委员会负责组织和实施。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仲裁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 当事人:劳动仲裁的当事人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为劳动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仲裁请求的,视为劳动仲裁。
2. 标的:劳动仲裁的标的应当是劳动争议,即因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履行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的解决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 仲裁委员会:劳动仲裁委员会是由劳动行政部门设立的,或者由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构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4. 申请: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用人单位应当接受仲裁申请,并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申请。
5. 审理: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法组成仲裁庭,由3名以上单职仲裁员进行审理。仲裁庭应当依法公正、公开、公平地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6. 决定: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作出裁决。裁决应当自裁决作出之日起生效。
劳动仲裁具有以下特点:
1. 依法进行:劳动仲裁应当依法进行,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独立行使权力:劳动仲裁委员会独立行使仲裁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 专业性:劳动仲裁委员会由3名以上单职仲裁员组成,具有专业性。
4. 速度快: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作出裁决,效率较高。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公正、公开、公平的特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积极参与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仲裁所需材料及流程简介图1
劳动仲裁所需材料
1. 仲裁申请书
仲裁申请书是劳动仲裁的核心文件,由申请人提交,用以申请劳动仲裁。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争议的基本事实、申请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等基本信息,并明确要求仲裁委员会仲裁争议。
2. 证据材料
证据材料是支持申请人主张的证据,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工资单、劳动合同、规章制度、工时制度、加班记录、工资条、考勤记录、调岗通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通知等。证据材料应当真实、合法、有效。
3. 身份证明
身份证明是申请人和用人单位的基本身份证明,包括身份证、工作证、护照等。
4. 其他材料
其他材料包括申请人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的一致意见、调解委员会调解记录、劳动监察部门的监察记录等。
劳动仲裁流程
1. 申请阶段
申请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交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身份证明等。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仲裁条件。
2. 受理阶段
劳动仲裁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受理后,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向被申请人发送仲裁通知,告知其提起仲裁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3. 审理阶段
劳动仲裁委员会审理劳动争议,应当自受理仲裁之日起六个月内,做出裁决。审理过程中,劳动仲裁委员会可以组织调解,但调解不是劳动仲裁的必经程序。
劳动仲裁所需材料及流程简介 图2
4. 裁决阶段
劳动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后,应当将裁决书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履行裁决确定的义务。如果被申请人逾期不履行裁决义务,劳动仲裁委员会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5. 监督阶段
劳动仲裁委员会的活动应当接受劳动部门的监督。劳动部门可以对劳动仲裁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不当行为,可以依法予以纠正。
劳动仲裁是中国劳动法规定的一种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劳动仲裁所需材料及流程简介如下: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身份证明等是申请劳动仲裁的基本文件;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审理阶段、裁决阶段和监督阶段是劳动仲裁的基本流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了解劳动仲裁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解决劳动争议。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