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判定标准及案例分析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受到法律的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日益增多,如何准确地判定侵犯肖像权行为,成为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侵犯肖像权的判定标准,并通过案例分析,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侵犯肖像权的判定标准
1. 权利主张
侵犯肖像权的关键在于权利主张,即请求保护的权益。一般而言,权利主张应包括以下要素:
(1)权利主体:享有肖像权的人,通常是自然人。在某些情况下,法定的机构、组织也可以成为权利主体。
(2)权利肖像权包括再现、使用和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再现主要包括以图像、照片、雕塑等形式表现的权利;使用主要包括以绘画、雕塑、影视、广告等方式使用肖像的权利;排斥他人侵害包括禁止他人擅自使用、更改、毁损他人肖像等权利。
(3)权利利益:权利利益是指权利主体因肖像权受到的实际损失。权利利益的计算应当客观、合理,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2. 侵权行为
侵犯肖像权的侵权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擅自使用他人肖像,包括以绘画、雕塑、影视、广告等方式使用他人肖像,或者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传播他人肖像。
(2)更改他人肖像,如更改他人姓名、年龄、形象等。
(3)毁损他人肖像,如故意损毁、丢失、燃烧他人肖像等。
(4)未经权利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
(5)其他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3. 判定依据
在判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时,应根据权利主张和侵权行为进行审查。具体而言,应当比较权利主张和侵权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如权利主体、权利内容、权利利益等。如果权利主张和侵权行为均符合法律规定,则应判定侵权行为成立。
案例分析
案例一:擅自使用他人肖像
某网络平台上一位用户擅自使用了一名女性患者的肖像,用于宣传和广告。该女性患者发现后,要求网络平台删除该肖像并赔偿损失。经审理,法院认为该用户的行為侵犯了患者的肖像权,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平台删除该肖像,并向患者赔偿了损失。
案例二:更改他人肖像
侵犯肖像权判定标准及案例分析 图1
某画家在绘画时,未经患者同意,将患者肖像中的年龄、姓名等信行了更改。患者发现后,要求画家赔偿损失。经审理,法院认为画家的行為侵犯了患者的肖像权,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画家赔偿了患者的损失。
案例三:毁损他人肖像
某摄影师在拍摄患者肖像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患者肖像损毁。患者发现后,要求摄影师赔偿损失。经审理,法院认为摄影师的行為侵犯了患者的肖像权,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摄影师赔偿了患者的损失。
侵犯肖像权判定标准涉及权利主张、侵权行为和判定依据等方面。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根据权利主张和侵权行为进行审查,判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为此类案件的审理提供参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