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肖像权保护的具体案例解析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肖像权保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具体案例,对我国肖像权保护进行深入分析。
肖像权的保护范围
我国《民法典》百一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肖像。”肖像权的保护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人的肖像权。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未经本人同意,他人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肖像。
2. 肖像权的限制。在特定情况下,如新闻报道、司法程序等,可以不经自然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
肖像权的侵权责任
当他人违反自然人的肖像权,未经同意擅自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肖像时,自然人可以依法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我国《民法典》百一十四条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肖像权的保护实践案例
1.案例一:未经当事人同意,网络平台发布其肖像照片
在某网络平台上,一篇关于某知名艺人的文章中,未经当事人同意,公开了其肖像照片。当事人发现后,要求该平台删除涉事文章及照片,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经审理,法院依法判决该平台删除涉事文章及照片,并向当事人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2.案例二:商家未经消费者同意使用其肖像做广告宣传
某商家在广告宣传活动中,使用了一位消费者的肖像,而该消费者并未同意。后经调查发现,商家在制作广告时,未注明肖像系指代消费者,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法院依法判决商家赔偿消费者精神损害抚慰金,并依法对商家进行相应处罚。
3.案例三:学校未经学生同意使用其肖像做校庆纪念册
某学校在校庆活动中,制作了一本纪念册,其中包含了部分学生的肖像。而这些学生中,有的并未同意其肖像被用于纪念册。后经学生家长发现,要求学校删除涉事纪念册,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经审理,法院依法判决学校删除涉事纪念册,并向家长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从上述案例我国对肖像权的保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和维护自然人的肖像权,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新闻报道、司法程序等,也应尽量避免使用自然人的肖像,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