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他人肖像权怎么判刑的:法律解读与实践案例分析》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肖像权是人格权的一种,与姓名权、生命健康权等一样,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某些原因,可能会出现他人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的情况,这种行为就构成了对他人肖像权的侵犯。对于这种侵犯行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从法律解读和实践案例分析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
法律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一百一十六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或者其他权利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的肖像。”根据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他人肖像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以营利为目的;二是未经本人或者其他权利人同意。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行为才会被视为侵犯他人肖像权。
《损害他人肖像权怎么判刑的:法律解读与实践案例分析》 图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中,也明确规定了侵犯他人肖像权的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事责任。该条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是:“故意以营利为目的,未经他人同意,使用他人的肖像,或者制作、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利用他人的肖像。”可以看出,构成侵犯他人肖像权的犯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以营利为目的;二是未经他人同意。
实践案例分析
1. 案例一
在某网络社交平台上,一名用户未经当事人同意,在其个人主页上使用了一幅他人的肖像。经当事人发现后,要求该用户删除,但该用户拒绝删除,并且继续在个人主页上使用该肖像。经当事人报警,警方介入调查,最终以该用户侵犯他人肖像权为由,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2. 案例二
在一次活动中,某公司未经当事人同意,在其宣传材料中使用了当事人的肖像。当事人发现后,要求该公司删除,但该公司以使用的是公开资料为由,拒绝删除。后经法院审理,认为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并判决该公司赔偿当事人一定的经济损失。
3. 案例三
一名摄影师在拍摄一位名人时,未经名人同意,将其肖像用于商业用途。名人发现后,要求摄影师删除,但摄影师拒绝删除,并且继续在商业用途中使用该肖像。后经法院审理,认为该摄影师的行为侵犯了名人的肖像权,并判决该摄影师赔偿名人一定的经济损失。
从法律解读和实践案例分析的角度来看,侵犯他人肖像权是一种侵犯人格权的行为,是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行为人未经当事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的肖像,则构成侵犯他人肖像权的犯罪。对于这种犯罪行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肖像权被侵犯的个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