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权纠纷指导案例解析
肖像权指导案例
概念及内涵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民法典》人格权部分,对肖像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肖像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
1. 自然人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未经本人同意,他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2. 未经本人同意,他人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
3. 任何人不得以侵害他人肖像权的方式进行营利活动。
案例分析
案例一:张三未经李四同意,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李四的肖像,并用于商业广告。张三的行为侵犯了李四的肖像权。李四有权要求张三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因此造成的精神损害。
案例二:李四同意将自身的肖像用于公益广告,但未明确告知广告方其肖像权已经转让给公益组织。李四有权要求广告方停止使用其肖像,并赔偿因此造成的精神损害。
案例三:赵五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自己的一张照片,用于个人账号背景,并未标明是自己的肖像。赵五的行为侵犯了他人肖像权。他人有权要求赵五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因此造成的精神损害。
法律评析
1. 肖像权的保护范围
肖像权纠纷指导案例解析 图2
我国法律对肖像权保护范围的规定较广,不仅包括自然人的面部特征,还包括头像、半身像、侧面像等。还包括自然人的名字、地名、作品名等与肖像有关的信息。
2. 肖像权的侵权行为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主要包括:
(1)未经本人同意,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
(2)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
(3)侵犯他人肖像权的其他行为。
3. 肖像权的侵权责任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包括:
(1)停止侵权行为。
(2)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3)赔偿因此造成的精神损害。
肖像权是自然人对自己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我国法律对肖像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以保护公民的人格权益。应当尊重他人的肖像权,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在发生肖像权纠纷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肖像权纠纷指导案例解析图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肖像权纠纷也日益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通过一起典型的肖像权纠纷指导案例,对肖像权的概念、性质、侵权行为类型及侵权责任承担等问题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解决肖像权纠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肖像权的概念及性质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其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零一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其肖像的作品。”可知,肖像权是具有专属性、排他性的民事权利。
肖像权的侵权行为类型
(一)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
1. 制作:包括绘画、摄影、雕塑等创作行为。
2. 使用:包括将肖像用于广告、宣传、展览、网络传播等场景。
3. 提供:包括为他人提供肖像权,使他人得以使用肖像的行为。
4. 出版:包括将肖像作品制作成书籍、杂志、报纸、cd、vcd、dvd、游戏、动画等出版物。
5. 传播:包括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方式将肖像作品传播到公众领域。
(二)非法使用、盗用他人肖像
1. 非法使用: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侵犯他人肖像权。未经当事人同意,在社交媒体上擅自发布其肖像,构成侵权。
2. 盗用:非法获取他人肖像,使用他人肖像,侵犯他人肖像权。窃取他人照片,用于商业用途,构成侵权。
肖像权的侵权责任承担
(一)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
1. 行为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2. 如果行为人构成故意,还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双倍责任。
(二)权利人自行承担责任
1. 权利人可以在发现侵权行为后,自行采取措施制止侵权行为,如要求行为人删除侵权作品、赔礼道歉等。
2. 如果权利人未采取措施制止侵权行为,导致侵权行为持续,权利人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肖像权是具有专属性、排他性的民事权利。在互联网时代,肖像权纠纷日益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通过对一起典型的肖像权纠纷指导案例的解析,对肖像权的概念、性质、侵权行为类型及侵权责任承担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解决肖像权纠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